庆城县:苹果产业坚持“干”字当头 以“保姆式”服务推动产业建设“大提速”
(资料图片)
庆城县:苹果产业坚持“干”字当头 以“保姆式”服务推动产业建设“大提速”
自“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庆城县坚持“干”字当头,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广借外力、启发内力、凝聚合力,以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主动担当建设的“排头兵”,提供“保姆式”服务,快马加鞭抓落实,推动产业建设“大提速”,实现了苹果产业建设上的新突破。
产业规模基本形成。庆城县苹果面积25万亩,打造出各级各类标准示范园81处4.06万亩,建成万亩片带5个(“白马铺-赤城-高楼”、“庆城-南庄-玄马”、 “庆城-玄马-卅铺”、“庆城-蔡家庙-驿马” 、“驿马-桐川”)、万亩山地乔化苹果乡镇2个(太白梁、马岭),产业基地已基本形成3大产区(以南部塬区赤城镇、白马铺镇、高楼镇、驿马镇4乡镇为主的乔化提质增效区10万亩;以中东部塬区庆城镇、南庄乡、玄马镇、卅铺镇、蔡家庙乡5乡镇为主的旱地矮化密植高效区10万亩;以西北部山区桐川镇、马岭镇、太白梁乡、蔡口集乡、土桥乡、翟家河6乡镇乡为主的山地果园栽植区5万亩)。
产业效益提升明显。庆城县挂果园面积达到21万亩,总产量达到2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4.7亿元,果品质量不断提升,鲜果商品率达到85%,优果率达到67%;农业机械总动力17.83万千瓦,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15.48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1.2%以上;贮藏能力达到15万吨,商品化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70%以上的苹果可以实现在县内贮藏、错峰销售,商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3%,苹果带动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元,占县农民可支配收入11873.1元的29%,苹果产业已经成为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技术水平走在前沿。庆城县有果业专业公益性事业单位2个(庆城县果业发展中心、庆城县苹果试验示范站),专业技术人员183人,每年科研经费支出120万元,先后开展品种鉴评、砧木评比、砧穗组合等30多项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以“间伐”为主老果园提质增效改造等10多项新技术,引进新优品种累计达20余个,成功推广瑞阳、瑞雪等表现良好的新优品种达到5万亩,新品种售价是富士的3-4倍,每年开展果农技术培训1.2万人次,年接待国内外知名专家、各级领导及果农前来调研、参观、学习交流约1500人次,积极创建了白马铺镇市级农业(苹果)科技示范镇。县果业发展中心荣获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被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集体记功1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已成为庆城苹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核心区,又是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研发、成果展示、推广示范基地。
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庆城县苹果种植户3.7万户,发展果业合作组织达到174家(其中合作社148家、协会5家、家庭农场21家),拥有 “果”字号企业41家(其中贮藏企业28家、果箱果框包装企业12家、加工企业1家),带动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元。另外,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果业合作示范社5个(国家级2个、省级3个),以金诚、普润、家荣、丰泰等18家果品企业、合作社为依托,通过生产物资配送、订单分级分价收购、仓储包装销售、技术指导服务、机械化作业等方式,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有效提升了产业合作化组织程度。
链条融合同步发展。庆城县以创建省级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积极打造“一轴两区三园”( “一轴”指以庆城镇、白马铺镇、驿马镇和桐川镇为轴线;“两区”指更新栽植区和提质增效区;“三园”指科技研发园、现代物流园、农产品加工及农资配套工业园),为逐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程度走远走深。发展苹果苗木培育、果业机械作业等果品生产性服务的主体20个,营业收入1800万元;发展为苹果产业提供批发零售仓储运输服务主体25个,营业额4200万元;发展有苹果销售的电子商务主体100个,营业额500万元;结合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积极举办开园采摘、赛园赛果、苹果鉴评等活动,发展以苹果为主乡村休闲旅游业,实现接待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 500万元。
品牌体系逐步完善。创建出口苹果(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5.23万亩,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0.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4个1万亩;注册金诚、丰泰、赤蜜SOD奶蜜、篱原红共4个企业商标(其中金诚、丰泰、赤蜜SOD奶蜜3个入选“甘味”企业品牌目录);庆城苹果以“庆阳苹果”庆阳市区域公用品牌和“庆州壹品”县域公用品牌为主,已进驻国家贫困地区特色食品食材精品馆;通过中央、省、市县电视台等网络媒体联动宣传,形成了“甘味”品牌+“庆阳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庆州壹品”县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的庆城苹果商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