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不婚主义盛行,婚庆行业却在躁动

来源:巨潮WAVE 发表日期:2023-05-31 12:56:16

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婚姻嫁娶,人生大事,在2023年却呈现出奇怪的反差。


【资料图】

事情要从所谓的“520网络告白日”说起。这个日子和情人节、七夕节一起,被列为要进入婚姻殿堂的情侣们注册登记的三大热门日期之一。

今年的520恰逢周六,各地婚姻登记处早早放出“周六为爱加班”的消息,准备迎接婚姻登记的小高峰。不过,令人比较尴尬的是,今年的年轻人对结婚好像更加不感冒,多地“520”当天婚姻登记数量同比出现大幅下降。

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贵州520当天结婚登记人数减少幅度最大,同比去年减少了53.8%;广东、福建、四川同比减少幅度同样明显,分别为40.41%、38.28%、36%;江苏省98个婚姻登记处当天共为11156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比去年的15003对新人减少25.6%。

但是,在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同时,一个极为反差的现象值得玩味:今年1-4月,婚庆相关的企业注册达8041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高达60%以上。

结婚的人越来越少,搞婚庆的公司却越来越多起来。

看似不合理的背后,有哪些合理的存在?

01 冷却且狂热

这样的情况出现并非偶然。

首先,中国的结婚登记人数已经连续近十年出现下降。

回顾2002年到2021年的20年数据,在2013年之前仅有2005年有过小幅的下降。2014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达到历史峰值的1346.93万对,此后便调头向下。

2014-2021年8年间里,中国婚姻登记人数以平均6.8%的幅度持续下降,其中2020年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更是历史性突破了双位数的降幅。

2021年,中国婚姻登记人数为764.3万对,低于20年前的水平。

虽然2022年全年数据尚未出炉,不过根据民政部网站发布的《2022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2022年前3季度中国婚姻登记人数为544.5万对。按照这个趋势来看,2022年大概率又是一个下降之年。

中国年轻人不爱结婚、结不起婚的现象屡屡引发社会讨论,已不是新鲜话题。但相关市场主体的变化数据,似乎要比不结婚这件事本身更有深意。

在企查查上,以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和企业介绍中含有“婚庆”关键词为条件进行筛选,我们同样从2002年开始计算。截至2022年的21年间,在2020年之前,婚庆公司的注册数量从未有过同比下降。仅有的两年同比下滑,分别是疫情中的2020年和2022年。而这两个年份因疫情导致婚庆公司注册数量骤减后,第二年都立刻出现了报复性的增长。

而随着婚庆公司数量的疯狂增加,又一个疑问浮出水面。通过企查查数据查询,截至目前,仍在正常状态的婚庆公司数量超过124万家。按照2021年的764.3万对结婚数据计算,平均每家婚庆公司仅能承接6对婚礼,即便我们再把正常营业的婚庆公司数量减半,每家也仅仅能做到一个月一单而已。

从表面数字来看,明显是行业高度分散,新人太少,“月老”过多。

那为何创业者们还要如此狂热地进入婚庆行业?

02 量少且价增

婚姻是人生大事,而婚礼则是婚姻的大事,是“婚姻经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让人生大事风光热闹,是婚庆服务存在的必要性。

按时间序列来划分,现代中国人的婚礼演进历程(主要指改革开放之后)大致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

1.0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到1990年十几年间。

这期间国人的婚庆基本上靠自给自足,尚未形成产业化。虽然中国有悠长的婚嫁礼仪传统,但在物质生活并不十分富裕的年代,很多婚礼被极度简化——给亲朋好友撒把喜糖、招呼吃顿饭、闹个洞房,只要完成了“昭告天下”功能,婚礼即算礼成。

数据显示,在1980—1990年十年间,中国和婚庆相关的注册公司仅有240家。

婚庆是一个有漫长发展历程的市场‍‍

2.0阶段,是90年代开始到千禧年左右。这是婚庆服务的兴起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带动了消费意愿的提升,也带来了婚庆行业的第一波发展高潮。1990年至2002年之间,有7000多家婚庆公司成立。不过针对当时700多万对的结婚数量来说,婚庆机构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0阶段,出现在2002年之后到2013年之间。

此期间80后步入适婚年龄。他们既是开启了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代人,也是逐渐开始认同西方婚礼文化,并追求婚礼仪式感的一代人。这促进了婚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这段时间内,婚庆公司迅速从一万家增长至近20万家,真正拉开了婚庆产业的发展大幕。也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婚庆从简单的请客吃饭,逐渐增加了婚纱摄影、婚礼策划、录影录像等一系列产业细分板块。

2013年以后,中国的婚礼市场彻底进入4.0阶段,量少价增的“烧钱阶段”。

根据腾讯发布的《2021年结婚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2020 年平均每对新人结婚花费是2015 年的2.7倍,达到17.4万元。

婚礼纪发布的《2022春季潮婚节结婚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则指出,Z世代消费力提升,95后、00后的结婚投入越来越大。2021年,一对新人平均结婚花费25.3万,5年翻升了3.8倍。

根据在新三板上市的提供专业的一站式婚礼服务公司——上海花嫁丽舍婚庆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报显示,该公司最大五对客户的消费金额均超过40万,最高将近50万。

整体上看,尽管我国结婚人数下降,但是婚庆市场规模却由于消费升级而逐年扩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了《中国结婚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甚至预测,到2026年中国婚礼服务市场规模约在5万亿元以上。

在越来越高的婚礼花销的刺激之下,婚庆市场有一股虚火正在上升。

03 虚胖且复杂

婚庆确实是一个大市场,但却很难称之为潜力无限。

其中很大的一个表现就是,婚庆产业链上的相关业务高度细分,基本无法形成规模化。

如今的婚庆产业更像是多种业态的集成,主要品类包括了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策划、婚宴服务、蜜月旅游等等。由于这些品类涉及产业多,覆盖业态广,很少能有一家婚庆企业能全面覆盖,大多分散于各类相关的传统产业中。

婚宴仍是整个婚礼最关键的重头戏‍‍‍‍

比如婚纱礼物可以归类到服装业当中、婚宴服务归属于餐饮业中,蜜月旅游在旅游业中。

很少能有企业能单独以婚庆为主营业务。即便是号称“婚礼宴会第一股”的A股上市公司同庆楼,其在上市的2019年,围绕婚礼等宴会产生的收入5亿,仅占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而根据《2021年结婚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在婚礼服务核心业务消费中,婚宴酒席占比49.3%。也就是说,貌似价值万亿的婚庆产业中,餐饮其实占据了其中的半壁江山。显然这完全算不上是什么“朝阳产业”。

所以,除去依附于各种行业的婚庆产业之后,只有婚礼策划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的婚庆服务。

但这个行业的规模也不小。根据《2021年结婚行业洞察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新人的婚礼策划消费约占总消费的28.7%。以此推算,这个市场也有千亿级别。再考虑到每家策划公司的服务能力、服务半径都很有限,也难怪有那么多创业者入局参与。

但问题在于,由于婚礼策划门槛低、交易周期短,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导致行业快进快出的情况非常明显,淘汰率极高。

迄今为止,在企查查的婚庆相关公司注册数量已经超过214万,但是处于正常状态的仅为146万,存活率不足70%。这146万企业中,成立10年以上的仅为7.7万家,占比仅为5.27%;成立不足3年的为85.6万家,占比将近60%;成立不足5年的为116.7万家,占比将近80%。

疫情前后小型婚庆公司大量出现‍‍‍‍‍‍‍‍‍‍‍

我国婚礼策划市场肉眼可见的分布零散。其中以小作坊、工作室较多,这导致了行业竞争剧烈,行业乱象频出,中大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劣,艰难求生。

在目前的A股市场中,尚无一家以婚庆业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花嫁丽舍、汇美影像、喜铺婚礼等规模较大的公司大多在新三板上市,但如今不是已经退市,就是戴上ST的帽子。

其中,代表企业花嫁丽舍从2019年开始就持续亏损。今年5月23日,花嫁丽舍被全国股转公司作出降层决定的公告,将其从创新层降为基础层。

04 写在最后

不婚不育主义大行其道。中国年轻人结婚人数的下降,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今通过消费档次不断抬高来带动行业规模增长的模式,还能持续多久,是值得怀疑的。

《2021年结婚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20年每对新人结婚花费为17.4万元,是夫妻双方月收入总和的8.8倍;《2021中国结婚消费新常态用户行为洞察报告》发布的2021新人结婚平均花费23.1万元,是夫妻双方月收入总和的12倍。

这意味着,如果真的靠自己的收入去覆盖婚庆成本,那么一对新人需要一年时间不吃不喝。

“天价婚礼”的盛行,代表了年轻人对于婚礼仪式感的重视。但高昂的价格必然会导致需求的下降,这条经济学铁律在婚庆市场中将同样奏效。

大家通常会认为多花些钱、多费些功夫,才配得组建家庭这个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但过高的婚庆成本,是否已经成为年轻人放弃婚姻的原因之一?昂贵且复杂的婚庆投入,是否有买椟还珠的意味,是否反过来助推了不婚不育主义的盛行?这些都值得人们细细思考。

x
推荐阅读 更多